展会新闻 » 制造业转移东南亚,对中国化工业影响几何?

东南亚国家是最受中国企业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其中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主要吸引力。

根据网络资料显示,柬埔寨的工人工资水平是2000元/吨左右,而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约在8000元/月,两者相差300%。低廉的劳动力工资水平是中国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的主要原因。

图1:中国化工行业工人和柬埔寨工人的工资待遇对比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过去几年,中国众多品牌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建厂,如红豆集团、杉杉集团、中国石化、恒逸石化等。其中纺织品牌转移较多,石化行业投资较少。据平头哥了解,目前中国山东部分地方炼油企业或民用资本在缅甸建厂较多,一方面因为当地人工成本地炼,另一方面因当地对环境的要求不严格,并且有当地军队保护,相对比较安全。

⏩工业革命以来的产业转移变迁回顾

近年以来伴随着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产业中心在不断迁移。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纺织业兴起,英国成为全球纺织业中心。电力和汽车技术兴起后,产业中心逐渐向欧洲大陆,再向美国迁移。

二战后,随着德、日等国经济的恢复,德国和日本开始成为新的产业中心。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分工开始逐步细化,技术研发等环节留在美国,部分生产加工等环节开始从美国转移至德国和日本。70年代,随着社会分工化的进一步深入和德日两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德国和日本的加工行业开始向亚洲转移,这一时期输入地区典型的代表是“亚洲四小龙”。

进入90年代,“亚洲四小龙”产业则逐步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时期输入地区典型的代表是中国。中国的人力成本同样伴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步提高,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加工业开始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主要是东南亚和南亚等国)。

伴随着国际分工深入,产业转移也出现新的特点,即社会分工垂直化使得经济中心不再随着产业转移而变迁。近代工业起源于英国,全球支柱产业由纺织业转向汽车工业再向高技术产业发展;而工业中心也有英国向欧洲大陆在向美国扩散。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入,产业转移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从英国到欧洲大陆再到美国的产业转移主要都伴随着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而从美国开始,社会分工日益深入,产业转移也出现了新的形式,就是按产业链的分布,向不同的地区转移,而经济中心依然留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除此之外,输出区域产业升级,进入高收入行业列。

图2: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加工中心转移的情况


图 3:2002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图 4:2014年-2017年中国对越南投资金额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图5:中国对外制造业投资流向的主要二级分类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由于化工行业为重资产行业,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化工行业投资规模处于最大比重,并且呈现这几年增长的趋势。东南亚地区人工及土地费用的低廉,虽然造成一部分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的情况出现,但是相比较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以及产业链化的制造业水平,都很难与中国的制造业相抗衡。并且,中国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地区,也面临在资本转移的监控、政策的摩擦及当地水土不服的挑战,前景也不容乐观。

整体来说,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给中国化工行业带来些许影响,但是不会带来致命的影响。产业链的一体化优势在中国境内逐渐放大和加强,而东南亚的一体化优势较中国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及。

END

来源:化工平头哥

编排:FCHEM精细化工

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不以商业营利为目的。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回顾

REVIEW




展览计划

2022-2023




推荐展会


其他更多展会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精细化工贸易群|精细化工通讯录

扫码关注

带你走进化工世界








    
返回顶部